慢性化脓性骨髓炎

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,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后,症状限于局部,往往顽固难治,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。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,有局部肿胀,骨质增厚,表面粗糙,有压痛。如有窦道,伤口长期不愈,偶有小块死骨排出。有时伤口暂时愈合,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,炎症扩散,可引起急性发作,有全身发冷发热,局部红肿,经切开引流,或自行穿破,或药物控制后,全身症状消失,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,伤口愈合。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时,易引起发作。由于炎症反复发作,多处窦道,肌肉萎缩;如发生病理骨折,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;如发病接近关节,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。目前,对大多数病例,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,短期内可以治愈。
发病部位:骨骼
挂什么科:骨科
典型症状:骨质增生症、周期热、骨质破坏、骨溶解
检查项目:活体组织病理检查(活检)
是否传染:不传染
是否遗传:不遗传
易混淆病:骨折、骨质增生、亚急性骨髓炎
高发人群:无人群限制
症状表现
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,有局部肿胀,骨质增厚,表面粗糙,有压痛。如有窦道,伤口长期不愈,偶有小块死骨排出。有时伤口暂时愈合,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,炎症扩散,可引起急性发作,有全身发冷发热,局部红肿,经切开引流,或自行穿破,或药物控制后,全身症状消失,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,伤口愈合。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时,易引起发作。由于炎症反复发作,多处窦道,肌肉萎缩;如发生病理骨折,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;如发病接近关节,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。
治疗方法
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首选方法,因为其效果明显,技术成熟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情况下,应该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,不可一概而论。
1、病灶清除术
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最常用手术就是病灶清除术。
2、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术
适用于病灶清除后残留较大死腔者。应尽量选择邻近肌肉,但应避免采用肢体的主要屈伸肌,所用肌瓣不应过长,张力不宜过大。邻近无肌瓣可取时,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瓣或肌皮瓣移植。
3、松质骨填塞术
在彻底清除病灶后,用髂骨片或其他松质骨填充死腔。此法易引起感染,须慎重采用。一般多使用于局限性骨脓肿病灶清除后,或在病灶清除后局部骨质缺损多不植骨难以支持体重时
4、含抗生素骨水泥充填术
清除病灶后将含抗生素的骨水泥珠充填,水泥珠可逐个拔出,也可在数月后一并取出后再进行植骨。
5、病骨切除术
身体某些部位(如腓骨中上部、髂骨翼、肋骨、尺骨远端等)的慢性骨髓炎,可将病变部分完全切除。
6、截肢术
创面经久不愈,肢体产生严重畸形、已发生癌变、肢体功能已大部丧失者可考虑作截肢术。
饮食禁忌
食疗法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,由于其疗效好,没有副作用,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,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几款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食疗方,效果不错。
1、金髓膏
枸杞子250克,白酒500克。将枸杞子洗净,沥干水分,放入白酒内浸泡15天后取出,再放入盆内研成浆汁。将泡过枸杞子的白酒与枸杞子浆汁一起倒入纱布袋内,绞取汁液,将其倒入锅中,武火烧沸后,转用文火煮,至汁液浓缩呈膏状,停火,待药膏稍凉时,盛入瓶内备用,每次一汤匙,早晚各服1次,用温热的白酒或黄酒冲服。
黄精、枸杞子各10克,鹌鹑1对,调味品适量。将鹌鹑置水中闷死,去毛杂,纳二药于腹中,置碗中,加鸡清汤及葱、姜、椒、盐、料酒,味精各适量,盖严,上笼蒸熟服食,每日1剂。
3、首乌杞地酒
制何首乌、生地黄、枸杞子各15克,白酒1000克,冰糖适量。将诸药择净,用清水适量润透,与白酒同置瓶中,纳入冰糖、密封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,每日1次,每次15~30毫升。
4、枸杞苡仁粥
枸杞子10克,骨碎补、续断各15克,薏苡仁50克。将骨碎补、续断择净,放入药罐中,加清水适量,浸泡片刻,水煎取汁,加枸杞、薏苡仁煮为稀粥服食,每日1剂。
并发症会有哪些
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,有局部肿胀,骨质增厚,表面粗糙,有压痛。如有窦道,伤口长期不愈,偶有小块死骨排出。有时伤口暂时愈合,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,炎症扩散,可引起急性发作,有全身发冷发热,局部红肿,经切开引流,或自行穿破,或药物控制后,全身症状消失,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,伤口愈合。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时,易引起发作。由于炎症反复发作,多处窦道,肌肉萎缩;如发生病理骨折,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;如发病接近关节,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。
评论